网站无障碍
首页 走进妇联 妇工动态 文献资料 领导讲话 调查研究 优环境促发展专栏 巾帼风采 家庭生活 便民通道 妇女维权
当前位置: 宜春市妇联>优环境促发展专栏>寻找最美家庭 >>新闻内容
“守好烈士墓是我们家的家风”
信息来源:   更新时间: 2016-09-02 00:00:00  点击人次:

“守好烈士墓是我们家的家风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 ――凌端清一家的故事

    凌端清一家住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茭湖乡上峰村槽上村民小组,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,然而,在这一户普通家庭却有着一个很特别的家风--世代为45名烈士义务守墓。

一句话,一辈子

  在凌端清所居住的村里,有一座埋葬着45名烈士的墓地。此前,他的父亲凌高寿每年都会来这里扫墓,整整坚持了64年。

说起为何要守护烈士墓,年逾九旬的凌高寿激动不已。19333月,驻扎在万载仙源(原名小源)的湘鄂赣省委、省苏驻地兵力空虚。47日,国民党军彭位仁16师、罗霖第77师、陶广第62师、浏阳保安团从各个方向逼近株木桥逼近小源。为消灭敌人保卫红色湘鄂赣省心脏,红十六军、红十八军和红三师约20000余人,以罕见的急行军速度由东返回。在8日至9日的株木桥大战中,许多战士英勇牺牲。在救治伤病员的红三医院,幼年的凌高寿目睹着伤病员因无药救治而痛苦呻吟的情景,内心无比悲愤,他忙碌地帮医护人员洗草药递纱布,给伤员端水,还含泪跟随乡亲参与掩埋安葬牺牲的战士。这一幕幕场景让凌高寿刻骨铭心,当时,他就在心里默默的说:烈士,你们安心走吧,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们的。

   没想到,一个默默的承诺成为他这一辈子最执着的坚守! 1950年,凌高寿给亲人扫墓,经过那一座座烈士墓,他站立了许久许久。他看到这里的墓地杂草丛生,如果不是亲身参与过掩埋那些战士,根本就不知道这里还埋葬着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!看着这里的景象,凌高寿思绪万千,泪流满面,那些烈士的遗容逐一浮现在脑海,当年的记忆涌上心头,他还记得自己当初曾对着那些牺牲的战士们说过会常来看看的啊,可是我却没有做到!于是,从那年起,凌高寿便做了个决定,以后不论生活再难,再苦再累,都要信守当初的承诺,他都要来这里,清理杂草,义务看管、祭扫烈士墓地,陪烈士们说说话,让这些英魂不孤单。凌高寿这一守,便是64年,风雨无阻,从不间断。在凌高寿精神感染下,2003年清明节前,该县茭湖乡东江、上峰两村的10位退休干部自发捐款1000多元,将找到的45名烈士遗骨全部集中安葬,请来工匠,买来花岗石、水泥等材料,为烈士们立起了墓碑。 

   60多年来,凌高寿平日里只要稍有空闲都会去墓前看看,培土、清理杂草、排水。每年清明节,他还带着子孙一起去祭奠。凌高寿说,每次来到墓前,红三医院伤病员坚毅的表情、眼中执着的信念光芒,在他脑海里不断地浮现。在村小学师生去祭奠烈士期间,凌高寿总要深情地讲述徐垂铨等烈士英勇奋斗、顽强不屈的革命故事。每次讲述,他都声情并茂、泪如雨下,学生们深受感染。

一份执着,一个家风

   4年前,年事已高的凌高寿因病无力再继续扫墓,他的儿子凌端清便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,代替父亲继续守护这些墓地,抚慰这里埋葬着的英魂!今年清明节那天,凌端清张银凤夫妇和往年一样,与儿子凌庄云、凌庄坤在山上忙完了栽种后,来到后山腰上,在墓前停下来,扫扫坟前洒落的竹叶,清清坟旁的水沟,抹抹碑上的尘埃,四周被打扫得干干净净。

    凌端清一家并不富裕,仅仅解决温饱问题,住的还是以前的土砖房。尽管物质生活不算好,但是多年来,他们家都坚守着扫墓的传统,凌端清的两个儿子在外工作,每次回家后也不忘到烈土墓前看看。“父亲讲述的烈士故事让我终生难忘,烈士的品质令我刻骨铭心。”成为“第二代守墓人”后,凌端清把这份责任看得尤为重要,他说: “那些烈士是为了革命而牺牲,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。这么些年来,由于父亲长期对烈士墓的看护,许多人知道了这个烈士墓,县人民政府于2013年为烈士建了纪念碑。现在父亲年纪大腿脚不灵便,身体吃不消了,我接过守护烈士墓的担子,理所应当。比起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,我们所做的并不算什么。”

    凌端清今年也已经60岁了,从15岁起就常与父亲到烈士墓祭扫,卧床不起的父亲多次嘱咐他要看护好烈士墓。凌高寿说:“看护、祭扫烈士墓,对自己对后人也是一种教育。我已经老了,走不动了,儿孙们怕我心里一直记挂这守墓的事,早几年儿子孙子就已经答应我今后会继续守护好烈士墓,他们也一直这么做,现在可以放心了。”做一位守墓人,已经成了凌高寿家的传承和责任。年逾六旬的凌端清说,我们一家人都会继续守护好这些烈士墓,要把为烈士义务守墓作为家风世代传承下去。

一个好家风,一个好家庭

    凌端清一家在当地口碑非常好,他们家平时总是很热闹,村里的人都喜欢找他商量事、找他帮忙。

    凌端清上过高中,是村子里少有的文化人,大家遇事都爱找他帮忙,他也来者不拒、非常热心。村里人文化程度低,不知道如何到银行取钱,凌端清便主动提出帮助大伙,于是他成为了村里人的活取款机。平日里,凌端清也经常和村民讲解一些国家的好政策、新政策,帮助村民争取各种补助,村里的各项事务也出力不少,村支书蓝平红经常说“老凌这个人真的是好,村上不能少了他啊”。农忙时节里,凌端清几乎就扎根在田地里,抓紧把自家的农活忙完,然后帮着村里的五保户和留守老人做农活。有一次,村里的一个孤寡老人突然生了重病,凌端清得知后,二话没说就直奔老人家中,由于村里地形偏僻、交通不便,正值晚上又没办法找到方便的交通工具,但是老人的病又拖不起,他硬是推着独轮车连夜走上几十里路将老人送到乡卫生院,幸好送得及时,老人得到了有效地救助,老人非常感动,跟大伙儿说“亲儿子都不一定有这么好,真羡慕凌高寿老人这么有福气”

    凌端清夫妇还是有名的孝子。现已九十多岁的凌高寿卧病在床,凌端清夫妇每日悉心照顾,从起居到饮食毫不含糊,每天给他擦身子,喂食吃饭,从不懈怠。言传身教中,他们的两个孩子从小便非常懂事,不仅尊老爱幼、勤劳朴实,而且在爷爷和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同样热心于公益、正直仗义。虽然家庭贫困,但凌端清夫妇非常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,两个儿子一直成绩优秀,哥哥为了能让弟弟安心读书、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,在初中毕业后便主动提出辍学,然后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。在全家的支持下,小儿子不负重望,顺利考上了四川医科大学。

    品味凌端清一家的故事,我们不难发现,不管是为烈士义务守墓,还是为乡亲服务、抑或是全家相互扶持前行,都源自于他们润物无声的好家风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柳美玲 徐雯婷


扫码关注
宜春市妇女联合会
官方微信公众号

主办:宜春市妇女联合会  版权所有:宜春市妇女联合会 赣ICP备11003629号-1
地址:宜春市宜阳大厦东座14楼  邮编:336000  电子信箱:ycfl2006@163.com 网站地图
建议使用1024×768分辨率  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